北京日报客户端5月17日消息,什么时候能去养老院探望老人?春节回家的老人如何返院?家门口的养老驿站何时能开门?5月18日也就是明天起,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将调整采取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。养老机构将设置探访专区,家属可预约探访;春节回家或外出就医的老年人经过核酸检测、隔离观察后,可返回养老机构;养老服务驿站也将适度恢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,包括送餐、高龄老人探视等。凡养老服务机构的返院及新入院老年人、返岗及新入职员工,均应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,合格后方可入院或上岗。
自疫情爆发以来,本市养老机构采取全封闭模式。老人、家属及机构员工的探访、返院等工作何时能够“启封”,一直颇受关注。好消息来了!今天,经报市政府、北京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批准,市委社会工委bob半岛综合、市民政局正式发布《关于调整优化养老服务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》及《关于应对疫情影响促进养老服务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》。
明确了养老机构继续坚持封闭式管理、规范家属探视程序、规范春节回家老人返院程序、规范外出就医老人返院程序、有条件恢复新入住老人入院、规范员工通勤返岗管理、适度恢复驿站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等7项措施。
“手消毒、戴口罩、示绿码”“脚套手套隔离衣”“限时限地限路线”“进入探访三不沾”,发布会上,市委社会工委委员、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教给大家几句简单好记的探视“口诀”。
探视家属、春节回家老年人、外出就医老年人、新入住老年人、返岗员工、新入职员工,以及检查、维修、医护等必要的机构运行保障。
“四手续”,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,必须填报申报承诺表,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、落实手消毒、出示北京健康宝(绿码)。对于进入老年人生活区的,实行从严防护措施,须全程穿戴隔离衣、脚套。
按照“非必要不探视、探视必须预约”的原则,允许老年人家属有条件进入养老机构进行探视。具体探视程序包括:
一是实行“预约探视”。养老机构内老人的监护人、直系亲属经预约、评估后可以探视。每次探视人数不得超过2人,每月探视次数不超过2次。因老人病重、病危、病故等特殊情况需探视到访的,不受时间限制。
三是严格落实防护措施bob半岛综合官网。探视人员在全程穿戴医用外科口罩、手套(或同时落实手消毒),在规定时间、规定人数、规定路线、规定区域的条件下,进入探视专区(探视室),进行有序探视。探视人员一般不得进入老年人生活区。
对于重度失能等不便移动的老人,探视人员可在上述探视要求基础上全程穿戴隔离衣、脚套,在工作人员的导引下,进入老人房间探视。
《通知》要求养老机构要设置探视专区(探视室)。探视专区(探视室)应设置在通风较好、不形员聚集的场所,不得设置在老人生活区,并做到一人次一消毒一通风。在天气、场地允许的情况下,鼓励室外探视。
养老机构要主动公布探视预约电话、微信,并做好相应准备,为探视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。本周末本市向各区下发4.6万套防护服,用于支持探视人员进入生活区探望重度失能老年人所需防护用品。
1、开展“一次调查”。落实填报《养老机构收住人员申报承诺表》。老人与其他人员共同居住的,应 对共同居住人一并调查。
2、进行“两次检测”。老人返回养老机构前,应进行一次核酸检测,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可入院实施院 内隔离;隔离观察14天后,再进行核酸检测,仍为阴性的方可返回生活区。
因养老机构缺乏隔离观察场所导致老年人难以返院的,由各区民政局指定有条件的养老机构统筹设置集 中隔离观察过渡场所,用于返院老年人隔离观察。
临时外出就医老人(含透析、化疗人员)在做好防护措施前提下,就医结束后不应再要求居家隔离14天,在院内隔离观察满14天无异常后,可返回生活区。
住院就医老人,在核酸检测、血清抗体(IgM和IgG)检测无异常后可返回养老机构,并经院内隔离观察14天无异常后,可返回生活区。
养老机构在具备隔离条件、护理能力的前提下,可接收新入住老人。程序参照春节回家返院老人程序执行。
《通知》指出,养老机构新入职员工及返岗员工须在养老机构外指定场所隔离观察14天、且经核酸检测无异常后可上岗。实行全天自我健康监测和日报告机制,不得带病上岗。
与老人密切接触员工须在服务过程中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,做好接触服务对象前、执行服务过程中、接触服务对象生活废弃物后、清理环境卫生后四个“洁手”环节。
检查、维修、医护等必要保障,在落实防护措施后,可入院工作。入院后尽可能避开院内老人,减少接触。
具体流程为:由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服务区域的社区(村)为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办理小区出入证。持证、“绿码”且体温正常的,可允许其进入小区。